古今诗词网

告子章句下·第十三节

 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。孟子曰:“吾闻之,喜而不寐。”

  公孙丑曰:“乐正子强乎?”曰:“否。”

  “有知虑乎?”曰:“否。”

  “多闻识乎?”曰:“否。”

  “然则奚为喜而不寐?”曰:“其为人也好善。”

  “好善足乎?”曰:“好善优于天下,而况鲁国乎?夫苟好善,则四海之内,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。夫苟不好善,则人将曰:‘訑訑,予既已知之矣。’訑訑之声音颜色,距人于千里之外。士止于千里之外,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。与谗谄面谀之人居,国欲治,可得乎?”


上一篇:告子章句下·第十二节 下一篇:告子章句下·第十四节
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十三节译文及注释

作者:佚名

译文
  鲁国君想让乐正子执政。孟子说:“我听说这个消息,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睡觉。”
  公孙丑问:“乐正子能力很强吗?”
  孟子说:“不。”
  公孙丑问:“他有知道深谋远虑吗?”
  孟子说:“不。”
  公孙丑又问:“他识多见广吗?”
  孟子说:“不。”
  公孙丑又问:“那么你为什么高兴得一晚上都睡不着呢?”
  孟子说:“他为人很善良。”
  公孙丑又问:“仅仅好善就足够了吗?”
  孟子说:“喜好善良就优于天下所有的人,何况是鲁国的人呢?一个人如果喜好善良,那么四海之内的人们都将不远千里而来告诉他善良的事情。一个人如果不喜好善良,那么人们就会说:‘瞧他那洋洋自得的样子,我早就知道这种人了。’洋洋自得的声音和样子,会拒人于千里之外。如果读书人都止步于千里之外,那么谗媚奉迎的人就会前来。和谗媚奉迎的人一起相处,国家要想治理好,可能吗?”

注释
1.乐正子:人名,姓乐正,名克。鲁国人。
2.訑:(yi夷)《玉篇·言部》:“訑,訑訑,自得也。”这里用为自得之意。

孟子·告子章句下·第十三节读解

作者:佚名

  这是围绕着乐正子这个人来谈的,善,即是善良,即是爱民。一个人若有善心,就不会虐民、苛民、暴民、剥民、夺民。而一个人若是没有善心,那就会虐民、苛民、暴民、剥民、夺民。一个人若有善心,人们受到善良的对待,也就会有善良的回报。一个人若没有善心,人们当然也就敬而远之了。那么善和社会行为规范有什么关系呢?前面我们就探讨过,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规范制度,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的,这里面必然也就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了,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亲情和善心维系着的,所以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里面必然也含有仁和善的内容。其实,仁里面就有善,善里面亦有仁,但是善和仁还是有分别的。善不一定就要去爱,我可以善良地对待你,但不一定非要爱你。爱里面就不可以缺善,凶恶的爱是没有的。所以,善良地对待一切人,人们也就会有善良的回报。这就是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,用“善”的最佳行为方式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今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四库全书

古代诗人

古诗词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