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浩然简介
-
孟浩然所在朝代:唐代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- 过故人庄
- 春晓
- 宿建德江
-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/临洞庭
- 初秋
- 洞庭湖寄阎九
- 初秋
- 洞庭湖寄阎九
- 夜归鹿门山歌
-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,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
- 宿扬子津,寄润州长山刘隐士
- 登鹿门山怀古
- 田园作
- 听郑五愔弹琴
- 高阳池送朱二
- 留别王维
-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、房六
- 岁暮归南山
- 途次望乡
- 田家元日
-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,因赠洪府都督韩公
-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(韩公父常为襄州使)
-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
-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,途经玉泉寺
-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
- 洗然弟竹亭
- 采樵作
- 九日龙沙作,寄刘大昚虚
-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
-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
-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
- 早寒江上有怀
- 都下送辛大之鄂
- 姚开府山池
- 游精思观回,王白云在后
-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(或作过潜上人旧房、悼正弘禅师)
-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
- 闺情
-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,途经玉泉寺
-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
-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、张郎中、崔员外
-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
- 宿永嘉江,寄山阴崔少府国辅
- 与诸子登岘山
-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
-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(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)
- 赋得盈盈楼上女
- 伤岘山云表观主
- 登总持寺浮图
-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
- 渡浙江问舟中人
- 相和歌辞。大堤行
- 秋登兰山寄张五
-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,呈张九龄
-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
- 耶溪泛舟
-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,呈易、业二公
-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(一作王迥十九)
- 广陵别薛八(一题作送友东归)
-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
-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
-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/浮舟过滕逸人别业
-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
- 荆门上张丞相
- 赠萧少府
- 久滞越中,贻谢南池、会稽贺少府
-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
-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,寄包、贺二公
-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、诸学士
- 送杜十四之江南/送杜晃进士之东吴
-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
-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
- 广陵别薛八(一题作送友东归)
- 与白明府游江
- 舟中晓望
- 宿武阳即事(一作宿武阳川)
- 春情
- 长安早春(一作张子容诗)
-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(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)
- 宴张记室宅
-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、诸学士
- 下赣石
- 醉后赠马四
- 登岘山亭,寄晋陵张少府
- 扬子津望京口
- 入峡寄弟
- 题云门山,寄越府包户曹、徐起居
-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、申屠少府
- 送陈七赴西军
-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
- 登望楚山最高顶
- 岁暮海上作
- 南归阻雪
- 庭橘
- 早梅
- 长乐宫
-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
-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
- 宿永嘉江,寄山阴崔少府国辅
-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
-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
- 岘山饯房琯、崔宗之
- 洛中送奚三还扬州
-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,得秋字(一作卢象诗)
- 宴荣二山池(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)
- 晚泊浔阳望庐山
-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
- 他乡七夕
-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(一题作永嘉浦逢张子容客卿)
- 宿武阳即事(一作宿武阳川)
- 寒夜
- 赋得盈盈楼上女
- 春意(一题作春怨)
- 登安阳城楼
- 春情
- 长安早春(一作张子容诗)
-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,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
-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
-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
-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(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)
-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
-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、陈七诸公不至
- 来闍黎新亭作
- 行出东山望汉川(一题作行至汉川作)
-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
- 醉后赠马四
- 送朱大入秦
- 送友人之京
- 檀溪寻故人(一题作檀溪寻古)
-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
- 凉州词
-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
- 寄赵正字
-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
-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,海园作
- 岘山饯房琯、崔宗之
- 送谢录事之越
- 送王五昆季省觐
-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、刘二少府
- 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,得秋字(一作卢象诗)
- 武陵泛舟
- 秋登张明府海亭
- 宿立公房
- 寻梅道士(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)
- 裴司士、员司户见寻(一题作裴司士见访)
-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(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)
- 夜渡湘水(一作崔国辅诗)
- 登万岁楼
- 荆门上张丞相
- 赠萧少府
- 秦中苦雨思归,赠袁左丞、贺侍郎
- 久滞越中,贻谢南池、会稽贺少府
-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(韩公父常为襄州使)
- 送王昌龄之岭南
-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,海亭宴集(探得阶字)
-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、张郎中、崔员外
-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,寄包、贺二公
- 夜登孔伯昭南楼,时沈太清、朱升在座
-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、陈七诸公不至
- 齿坐呈山南诸隐
- 行出东山望汉川(一题作行至汉川作)
-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
- 赠王九
- 同张将蓟门观灯
- 檀溪寻故人(一题作檀溪寻古)
-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,戏赠裴迪张参军
- 秋宵月下有怀
- 送吴悦游韶阳
- 江上别流人
- 襄阳公宅饮
- 云门寺西六七里,闻符公兰若最幽,与薛八同往
- 初春汉中漾舟
- 彭蠡湖中望庐山
- 万山潭作
-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
- 题李十四庄,兼赠綦毋校书
- 寄赵正字
-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,因以投寄
- 夜泊庐江,闻故人在东寺,以诗寄之
- 东陂遇雨,率尔贻谢南池
- 重酬李少府见赠
- 初出关旅亭夜坐,怀王大校书
-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,怀汉川诸友
- 送吴宣从事(一作送苏六从军)
- 送告八从军
- 送元公之鄂渚,寻观主张骖鸾
- 送王五昆季省觐
- 送卢少府使入秦
- 东京留别诸公(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)
- 送袁太祝尉豫章
-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
- 游江西留别富阳裴、刘二少府
-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
- 寻天台山
- 游凤林寺西岭
-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
- 游景空寺兰若
-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(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)
- 寻梅道士(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)
-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
-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
- 题融公兰若(一作题容山主兰若)
- 裴司士、员司户见寻(一题作裴司士见访)
- 春中喜王九相寻/晚春
- 李氏园林卧疾
- 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(一作张七及辛大见访)
- 归至郢中
- 夜渡湘水(一作崔国辅诗)
- 赴京途中遇雪
-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
- 伤岘山云表观主
- 登万岁楼
- 除夜有怀
-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
- 秦中苦雨思归,赠袁左丞、贺侍郎
- 送王昌龄之岭南
- 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,海亭宴集(探得阶字)
- 宴张记室宅
-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
- 登龙兴寺阁
- 登总持寺浮图
- 夜登孔伯昭南楼,时沈太清、朱升在座
-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
-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
- 送张郎中迁京
- 北涧泛舟
-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
- 戏题(一作戏赠主人)
-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(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)
- 句
- 赠道士参寥
- 九日龙沙作,寄刘大昚虚
-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(一作王迥十九)
-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,因以投寄
-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
- 夜泊庐江,闻故人在东寺,以诗寄之
- 东陂遇雨,率尔贻谢南池
- 唐城馆中早发,寄杨使君
- 九日怀襄阳
- 初出关旅亭夜坐,怀王大校书
-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,怀汉川诸友
- 送吴宣从事(一作送苏六从军)
- 东京留别诸公(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)
- 送王大校书
- 送洗然弟进士举
-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
- 宴荣二山池(一题作宴荣山人池亭)
- 寒夜张明府宅宴
- 游凤林寺西岭
-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(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)
- 游精思,题观主山房
- 寻陈逸人故居
-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
- 题融公兰若(一作题容山主兰若)
-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(或作过潜上人旧房、悼正弘禅师)
- 题张野人园庐
-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
- 寻张五回夜园作
- 自洛之越
- 赴京途中遇雪
- 九日得新字
- 寒夜
- 春意(一题作春怨)
-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,因赠洪府都督韩公
- 和宋太史北楼新亭
-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
-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
-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
-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
- 同独孤使君东斋作
-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
- 冬至后过吴、张二子檀溪别业
- 西山寻辛谔
- 题长安主人壁
- 夜泊宣城界(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)
- 送友人之京
- 送张郎中迁京
- 张郎中梅园中
- 北涧泛舟
-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
-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
- 问舟子
- 戏题(一作戏赠主人)
- 句
-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
- 晚春卧病寄张八
- 湖中旅泊,寄阎九司户防
- 大堤行寄万七
- 仲夏归汉南园,寄京邑耆旧
- 书怀贻京邑同好
- 还山贻湛法师
- 夏日南亭怀辛大
- 将适天台,留别临安李主簿
-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
- 宴包二融宅
-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
- 寻香山湛上人
- 宿天台桐柏观
- 岘潭作
-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
-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
-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
- 山中逢道士云公
-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
- 家园卧疾,毕太祝曜见寻
-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
-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
- 早发渔浦潭
- 经七里滩
- 同张明府清镜叹
- 清明即事
-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
- 送王七尉松滋,得阳台云
- 示孟郊
-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
-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
- 赠道士参寥
- 京还赠张(一作王)维
-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
- 寄天台道士
- 唐城馆中早发,寄杨使君
- 涧南即事,贻皎上人
- 九日怀襄阳
- 闲园怀苏子
- 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,海园作
-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
-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
- 送张祥之房陵
- 送桓子之郢成礼
- 送谢录事之越
- 送崔遏
- 送袁十岭南寻弟
- 永嘉别张子容
- 送席大
- 送王大校书
- 送洗然弟进士举
- 崔明府宅夜观妓
-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
-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(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)
- 寒夜张明府宅宴
- 宴张别驾新斋
-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
-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
- 武陵泛舟
- 与白明府游江
- 秋登张明府海亭
- 梅道士水亭
-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
- 游精思,题观主山房
- 宿立公房
- 寻陈逸人故居
-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
-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
- 题张野人园庐
- 李少府与杨九再来
- 寻张五回夜园作
-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
- 溯江至武昌
- 自洛之越
- 途中遇晴
- 夕次蔡阳馆
- 夜泊牛渚,趁薛八船不及
- 晓入南山
- 美人分香
-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
- 冬至后过吴、张二子檀溪别业
- 齿坐呈山南诸隐
- 西山寻辛谔
- 夜泊宣城界(一题作旅行欲泊宣州界)
- 下赣石
- 赠王九
- 登岘山亭,寄晋陵张少府
- 同张将蓟门观灯
- 张郎中梅园中
-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
- 扬子津望京口
-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
-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
-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
- 京还赠张(一作王)维
- 题李十四庄,兼赠綦毋校书
-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
- 寄天台道士
- 涧南即事,贻皎上人
- 重酬李少府见赠
- 闲园怀苏子
-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
- 送张祥之房陵
- 送桓子之郢成礼
- 送告八从军
- 送元公之鄂渚,寻观主张骖鸾
- 送崔遏
- 送卢少府使入秦
- 送袁十岭南寻弟
- 永嘉别张子容
- 送袁太祝尉豫章
- 送席大
- 送贾升主簿之荆府
- 崔明府宅夜观妓
-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(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)
- 宴张别驾新斋
- 寻天台山
-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
- 晚泊浔阳望庐山
-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
- 姚开府山池
-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
-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、房六
- 梅道士水亭
- 游景空寺兰若
- 游精思观回,王白云在后
-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
- 与张折冲游耆闍寺
-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
- 李氏园林卧疾
-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
- 溯江至武昌
- 途中遇晴
- 归至郢中
- 夕次蔡阳馆
- 夜泊牛渚,趁薛八船不及
- 晓入南山
- 途次望乡
- 闺情
- 美人分香
- 登安阳城楼
-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
- 登龙兴寺阁
- 来闍黎新亭作
-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
-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(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)
-
生平
作者:佚名
坎坷一生
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(武后永昌元年)。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,自幼苦学。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。25到35岁间,辞亲远行,漫游长江流域,广交朋友,干谒公卿名流,以求进身之机。开元十二年(724),因玄宗在洛,便往洛阳求仕,滞洛三年,一无所获。40岁时,游长安,应进士举不第。曾在太学赋诗,名动公卿,一座倾服,为之搁笔。他和王维交谊甚笃。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,适逢玄宗至,浩然惊避床下。王维不敢隐瞒,据实奏闻,玄宗命出见。浩然自诵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句,玄宗不悦,说:“卿不求仕,而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!”放归襄阳。后漫游吴越,穷极山水之胜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),韩朝宗为襄州刺史,十分欣赏孟浩然,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,并向朝廷推荐他,孟浩然因为与朋友喝酒而错过了与韩朝宗的约定。开元二十五年,张九龄为荆州长史,招致幕府。不久,仍返故居。公元740年(开元二十八年),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,访孟浩然,相见甚欢。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,医治将愈,因纵情宴饮,食鲜疾发逝世。刚正志高
孟浩然生当盛唐,早年有用世之志,但政治上困顿失意,以隐士终身。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,不乐于趋承逢迎。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,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。李白称赞他”红颜弃轩冕,白首卧松云,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"(《赠孟浩然》)。王士源在《孟浩然集序》里,说他”骨貌淑清,风神散朗;救患释纷,以立义表;灌蔬艺竹,以全高尚“。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,题曰”浩然亭“。后人因尊崇他,不愿直呼其名,改作”孟亭“,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。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。王维、李白、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,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。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,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,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,或过期的赔偿,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。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,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。仕隐矛盾
孟浩然的一生,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,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。他虽然隐居林下,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,和诗人王维、李白、王昌龄也有酬唱。他人咏评
闻一多评价孟浩然: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,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,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,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。
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,咏物的狭窄境界,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,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,并得到时人的倾慕。李白称颂他“高山安可仰,徒此揖清芬”,杜甫礼赞他“清诗句句尽堪传”。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。他死后不到十年,诗集便两经编定,并送上“秘府”保存。现有《孟浩然集》。
在一个乱世,例如庞德公(东汉名士)的时代,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,入山采药,一去不返,本是唯一的出路。但生在“开元全盛日”的孟浩然,有那必要吗?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,都被拒绝,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,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,让韩公等烦了,一赌气独自走路呢?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,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,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,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。在他这回,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。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。鹿山不许他,他自己家园所在,也就是“庞公栖隐处”的鹿门山,决不许他那样做。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《夜归鹿门歌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。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,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。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,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,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、争渡、向江村、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,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、岩扉、松径等静态刻画,先动后静,以动衬静,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,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,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。全诗笔法顺畅,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。
这幽人究竟是谁?庞公的精灵,还是诗人自己?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,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。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,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,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,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。实在,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,只要念头一转,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,此身便俨然是《高士传》中的人物了。也许,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。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。
孟浩然的诗词、作品
相关资料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古今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代诗人
- 「杜牧」
- 「李白」
- 「苏轼」
- 「杜甫」
- 「荀子」
- 「王维」
- 「李清照」
- 「白居易」
- 「李商隐」
- 「屈原」
- 「辛弃疾」
- 「孟浩然」
- 「陶渊明」
- 「曹操」
- 「王安石」
- 「苏洵」
- 「骆宾王」
- 「岑参」
- 「陆游」
- 「高适」
- 「贾岛」
- 「孟郊」
- 「李煜」
- 「秋瑾」
- 「曹丕」
- 「袁枚」
- 「刘邦」
- 「鲍照」
- 「韩愈」
- 「曹植」
- 「元稹」
- 「刘彻」
- 「孔融」
- 「苏辙」
- 「王勃」
- 「曾巩」
- 「王冕」
- 「王建」
- 「刘长卿」
- 「晏殊」
- 「唐寅」
- 「姜夔」
- 「秦观」
- 「柳永」
- 「解缙」
- 「李贺」
- 「杨慎」
- 「白朴」
- 「徐渭」
- 「纳兰性德」
- 「关汉卿」
- 「范成大」
- 「刘禹锡」
- 「马致远」
- 「徐祯卿」
- 「贺知章」
- 「欧阳修」
- 「柳宗元」
- 「顾炎武」
- 「苏曼殊」
- 「黄遵宪」
- 「龚自珍」
- 「谢灵运」
- 「武则天」
- 「黄庭坚」
- 「晏几道」
- 「杨万里」
- 「元好问」
- 「李世民」
- 「曾国藩」
- 「王昌龄」
- 「范仲淹」
- 「韦应物」
- 「温庭筠」
- 「钱谦益」
- 「陈子昂」
- 「文征明」
- 「祝允明」
- 「文天祥」
- 「周邦彦」